<
物明书院 > 书本介绍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虞文彬 时间:2016/11/15

读清末至民国的史书,人大的张鸣教授一直是最喜欢的作者之一,《辛亥:摇晃的中国》是张鸣教授2011年出版的一本史书,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系列的其中一册,秦晖、吴思和陈丹青等喜欢的学者都做了推荐。遥记得当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理想国”论坛时听过张鸣和陈丹青等人的讲座,说起过关于辛亥革命的话题,相比我们传统头脑中的辛亥革命已鲜活不少,没有那么脸谱化,这次读来更是如此。

 

辛亥革命严格意义上是一个时段,而非一个事件,最被世人所熟知的武昌起义其实是个意外中的意外,而之前的惠州起义、广州起义才是革命党人精心准备的。再伟大的人其实本质上也是被大时代裹着往前走的,武昌起义发生时革命党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领袖其实无一人在场的,以致于发动起义的人不得不请黎元洪出场。而惠州起义和广州起义在钱粮的筹集、武器的准备和时机的选择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最终却铩羽而归,张鸣先生认为主要是士绅阶层对清政府支持的转变,尤其在预备立宪之后,士绅阶层彻底转向。简单的说就是清政府的改革没有跟上士绅阶层的期望。最终引来了一场革命,这一场革命导致的却是几十年的战乱和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的闭关锁国,一场革命延误了中国近70年的时间。其实清政府末年在经济上是有明显改观的,各地政府的库银充沛,庚子赔款延期,中央财政也良好。人总是会为期望和理想丧失理性的思考,仅仅是因为改革没有跟上期望最终却滑向了革命,丧失了渐进式改革的机遇。

 

我向来对革命无好感,所有的进步都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进步是由每个个体的进步组成,所有的革命几乎清一色“给你一把天堂的钥匙,打开的却是地狱的门”,革命只能推翻旧秩序,并无能力建立新秩序,人类所有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制度或是秩序向来都只能是线性的,而非跳跃式的。即使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站在30年前肯定无法想象今天的样子,但从细微处看依然遵循了线性的发展逻辑,除了1984年之外没有哪一年的经济增长超过15%,大部分年份都在10%左右。其实我们投资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有一家企业呈现跳跃式发展,我们就要多一分警惕了。